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承担着疫情防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三项主要任务,经过三年抗击新冠疫情和当前的工作情况来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卫生院) 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人员不足、能力偏低状况。老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卫生院服务能力不信任,即使是常见病、多发病也向城里大医院跑,解决看病难的分级诊疗制度难以得到全面实施。与二级医疗机构相比较,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工作存在着缺乏名医传帮带职业能力提升慢、薪酬待遇低等问题导致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不愿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卫生院)工作,去了也留不住的现象,并因此形成恶性循环。为落实落地国家和省市卫生健康部署安排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需求和期盼,需要一支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作风严实的卫生健康队伍,加强街道(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是最重要的力量支撑之一。为此建议:
一、增加街道(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人员编制。近年来,虽然基层医疗机构每年均有招录新人计划但是仍然存在招人难、留人难、成才难活力低、人才流失等情况。当前,各街道(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存在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标准和实际工作不匹配、编制总量不足、专业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匮乏、人员老化严重以及乡医人员不足、乡医队伍年龄老化资源下沉村居(社区)力量不足等情况特别是防控新冠疫情实践证明,街道(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人员严重不足。建议:根据国家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扩编增岗要求和工作实际情况,立足于补短板、强基层、建机制,科学增加编制,适应卫健发展需要,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出发,落实“总量控制、统筹管理、动态调整”的政策规定,结合区划调整和街镇七普人口数据,重新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需要,合理核定街道(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卫生院 )工作人员总额。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每千常住人口分别按照 1.0 人和 1.5人的标准配备。同时,建议在原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核定的基础上,再按常住人口的万分之二至四核增乡镇卫生院派驻村卫生室专项编制,推进镇村一体化管理,提升街道(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村居(社区),提高村居( 社区)医疗卫生质效,提升街道( 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街道(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卫生院)可持续发展
二、大力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卫生院)薪酬待遇。成立由市财政局牵头,编办、人社、卫健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认真调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 )薪酬待遇状况,出台文件制度,加大投入切实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 )工作人员薪酬待遇,平均薪酬待遇水平要比二级医疗机构高 20% 以上。只有形成职业能力提升虽然不如二级医疗机构强、但薪酬待遇比二级医疗机构高的局面,才能逐渐吸引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应聘和长期工作,才能让给老百姓提供首诊服务、老百姓最需要的医务人员群体素质真正得到提高,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工作职责任务对人员群体能力的需求,用优质的工作来解决老百姓的医疗服务需求难题,让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助力人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责任编辑:莱芜区政协)